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呼和浩特KTV招聘网 > 呼和浩特热点资讯 > 呼和浩特名言/句子 >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

2022-09-08 15:06:39 发布 浏览 707 次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余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子威嗣。六年,诏书褒述质清行,赐其家钱谷。语在《徐邈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 有殊绩,历三郡守,所在有名。卒于安定。

胡质性格稳重朴实内省自律,不以自己的处世准则来要求别人,所到之处都被人怀念。嘉平二年去世,家中没有余留的财物,只有朝廷所赐衣物和书籍而已。他的军师把这情形报告了朝廷,朝廷追加他为阳陵亭侯,食邑百户,谥号贞侯。儿子胡威继承了他的爵位。嘉平六年,朝廷颁布诏书褒扬胡质清高的操行,赏赐他家钱财谷物。这在《徐邈传》中已做了记述。胡威,咸熙年间官至徐州刺史,有突出的政绩,历任三郡太守,所到之处都有名望。在安定太守任上死去。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 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凌年长,昶兄事之。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迁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背碎,不大厘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 青龙中奏之。

王昶字文舒,是太原郡晋阳县人。少年时和同郡人王凌都有名声。王凌年纪比王昶大些,王昶像兄长一样对待他。文帝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王昶担任太子文学,又调任中庶子。文帝即帝位,王昶升任散骑侍郎,调任洛阳典农。当时京城及附近地区树木成林,王昶砍伐林木开垦荒地,勤恳劝勉百姓,开垦田地特别多。调任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授他扬烈将军,赐予关内侯爵位。王昶当时虽然在外地任职,但他心中想着朝廷,认为魏国沿袭了秦朝、汉朝的弊端,法制苛刻琐碎,不对国家典章制度大大改革一番使之合乎先王的规制典范,要想希望政治局面和社会风气重新好转,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写了《治论》一书,书中大体依据古代制度而又合乎现实情况的议论有二十多篇,又著《兵书》十多篇,阐述用兵方策的具体应用,青龙年间他把二书上奏给朝廷。

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沈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

他为侄儿和儿子起名字,全本于谦虚充实的意义,来表达他的深意,所以他的一个侄儿名默字处静,另一个名沉字处道,他的儿子一个名浑字玄冲,一个名深字道冲。他又写信告诫他们说: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由所祖习非其道也。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夫富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恶不由其道耳。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百,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抒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若范匄对秦客而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

人们作为儿辈应遵循的原则,没有什么比珍惜生命完善德行,从而显扬父母之名更重要的了。这三点人们都知道是善,但有的人却身遭险恶家被破坏,陷于破灭败亡的灾祸,这是为什么?只是因为他们崇奉仿效的不是正道啊!孝敬仁义,这是各种美好品行中最重要的,实行这些美德从而立身于世,这是自身的根本大事。孝敬长辈就宗族安宁,仁义待人则乡人敬重,这样就可以操行成就于自身,名声显扬于社会。人如果不真诚地培养高尚的操行,舍弃根本去追求枝末,那就会陷于浮华,而结成不守正道的团伙,浮华就将受到虚伪的牵累,团伙之内也常互相猜忌而起祸患。这两种情形的教训,清楚明白,可重蹈覆辙的人越来越多,追逐枝末愈加厉害,这都是被眼前的称誉所迷惑,被暂时的好处弄昏了头的缘故。富贵和名声,是人情所喜欢的,但君子有时得到了富贵名声却并不安然处之,这是为什么?是厌恶它不是从正当途径得来的罢了。担忧的是人只知进取而不知退避,只知需求而不知满足,因此就有了困顿受辱的牵累和悔恨的祸事。俗语说如果不知满足,就将失去所喜欢的东西。”因此知足的人就可以经常得到满足了。看看往事的成功与失败,考察将要发生的吉凶,从来就没有追名逐利,一味贪求而不知满足,却能保持家世不衰,幸福禄位永远完全的人。我希望你们立身社会表现自己,要遵从儒家的教导,实践道家的道理,因此我要用玄默冲虚等字作为你们的名字,是想让你们顾名思义,不敢违规越矩啊。古时候盘盂上刻着铭文,几案手杖上也写着诫语,俯身抬头之间就可以看到它们而自省,从而不会发生错误的行为,何况自己的名字,能不对之时刻警戒吗!事物成就迅速那么消亡得也快,成就迟晚就结局美好。早晨开花的小草,晚上就会凋零败落;松柏的茂盛,即使严寒之时也不会衰败。因此志行高尚的君子厌恶成就迅速,这是听从孔圣人的教导。就如那范匄答解了秦国使者的问题但武子却要打他,把他帽子上的委笄也打断了,这是因为武子恨他突出了自己贬低了旁人。人们有长处很少不自夸,有才能也很少不自傲,自夸那就掩抑了别人,自傲那也压低了别人。掩抑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掩抑他;压低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压低他。所以三郤在晋国被杀,王叔对周王室犯下了罪过,不就是自夸自傲好胜争强而带来的祸患吗?因此君子不称美自己,并非是礼让别人,而是嫌恶这样做贬抑了别人。能够把屈当做伸,把让当做得,把弱当做强,那就很少有什么目的不能达到的了。诋毁和称誉,是爱恨的根源和祸福的缘起,因此圣人对之非常谨慎。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了谁又称誉了谁呢?如果我称誉过某人,一定对他进行过考验。”他又说广子贡喜欢褒贬评论人。他也真是高明呀,我是没有这闲工夫的。”以孔圣人的高尚品德,尚且还这样,何况庸碌之辈去轻易地毁誉别人呢?

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 人或毁已,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虽刑于铁钺,大为炯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可不慎与! []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