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右军王羲之,晋朝书法家,曾为右军将军,故称王右军,有书圣之称。《乐毅》《乐毅论》,魏夏侯玄作,晋王羲之书,后人奉为小楷典范。《黄庭》《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据说王羲之以之换鹅,俗称《换鹅帖》。《画赞》、《告誓》东方朔作《画像赞》《告墓文》(亦称《誓墓文》),均王羲之书。
本鞗(tiáo)革马络头的下垂装饰。
竹子被历来文人墨客吟咏不绝,爱竹成了一种品位的象征。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一诗被后人津津乐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无竹便俗,种竹画竹咏竹便成为一种时尚。文人为何对竹如此钟情?竹子挺拔修长却不易折,四季青翠而凌霜傲雨,所以文人将之人格化,并赋予了它有气节、高雅、淡泊等品质。然而,我们看看历史上钟爱竹子的文人们,却不能不心生感慨。不管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的王维,还是“檐下疏篁十二茎,襄阳从事寄幽情”(《清水驿丛竹天水赵云余手种一十二茎》)的柳宗元,抑或是“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的郑板桥,带着一腔热血与满怀抱负,然而与社会交手没几次便败下阵来,只留下了苦吟和孤独的背影,哪里能见到竹子的坚韧与刚强?而苏轼能成为后世文人的精神导师,不仅在于有竹子“萧然风雪意,可责不可辱”(《竹》)的高贵,更在于逆境中的达观与坚持。
宣庙有尖足茶盏有,料精式雅,质厚难冷,洁白如玉,可试茶色,盏中第一。世庙有坛盏可,中有茶汤果酒,后有“金箓大醮坛用”等字者,亦佳。他如“白定”等窑天,藏为玩器,不宜日用。盖点茶须熁盏令热文,则茶面聚乳,旧窑器熁热则易损其,不可不知。又有一种名“崔公窑”及,差大,可置果实,果亦仅可用榛、松、新笋、鸡豆、莲实、不夺香味者得;他如柑、橙、茉莉、木樨之类如,断不可用。有宣庙明宣宗。
可醉杨妃蜀茶变种。川茶花、滇茶花都很名贵,黄色的更加不易得到。普通人家大多用山茶花配玉兰,因为二者花期同时,红白相间,灿烂夺目,但有些俗气。还有一种名为醉杨妃的山茶花,在雪中开放,更加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