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语·言语》)王衍、王导都酷嗜清谈,他们的侄子王羲之反对清谈,伯侄所处环境并无多大改变,兴趣的转移可能是各人气质不同,更与王谢谈话的特定语境有关。谢安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决意要悠然避世高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世说新语·言语》)
王衍、王导都酷嗜清谈,他们的侄子王羲之反对清谈,伯侄所处环境并无多大改变,兴趣的转移可能是各人气质不同,更与王谢谈话的特定语境有关。谢安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决意要悠然避世高卧东山,王羲之则力劝谢安出来为国效命,所以王羲之厌恶虚谈而崇尚实干,谢安则认为清谈与兴亡毫不相干。
西晋亡后人们归结为“清谈误国”,赵宋亡后人们又痛骂“理学误国”。清人嘲笑宋儒把人教成了“弱人”“病人”“废人”,颜习斋曾愤激地说:“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国家情况更为复杂,兴盛的原因固然不同,灭亡的原因尤其有别,只从某种文化生活或艺术嗜好来找某朝兴亡的原因,可能掩盖了各朝各代兴亡的深层动因。如果魏晋是“清谈误国”,宋代是“理学误国”,那么,是否可以说汉代是“辞赋误国”,唐代是“诗歌误国”,明清是“小说误国”呢?
魏晋名士的清谈,不仅追求义理的“新异”,也很重视词藻的“新奇”,而且还讲究语调的“顿挫”。在《世说新语序》中,晚明王季重称道该书的语言说:“本一俗语,经之即文;本一浅语,经之即蓄;本一嫩语,经之即辣。盖其牙室利灵,笔颠老秀,得晋人之意于言前,而因得晋人之言于舌外。”
延伸阅读:
- 离婚对女人的打击大 离异女人的正确生活方式[图]
- 阙常用于城池、宫殿、陵墓、祠庙等重要建筑群之前是入口的标志最[图]
- 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隔要薄手[图]
- [寄生草]但得黄鸡嫩白酒熟一任教疏篱墙缺茅庵漏则要窗明炕暖蒲[图]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图]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解答这些问题[图]
- 小生一日十二时无一刻放下小姐你那里知道呵!【油葫芦】情思昏昏[图]
-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图]
- 民国初年中国的现代科学研究机构开始产生天文学走在前面辛亥革命[图]
- 有个夏州国夏州国附近有一个盖余国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