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骄兵必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成语
骄兵必败
“骄兵必败”,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成语。“骄兵”,是指恃强凌弱的军队。这句成语的意思是:认为自己强大而轻敌的骄横军队必定要打败仗。
公元前年,汉宣帝刘询派侍郎郑吉率军西征车师国。车师国求救于匈奴,但匈奴没有及时派兵支援,因此车师国投降了汉朝。不久,匈奴大军突然袭击车师,把郑吉率领的七千人马团团围住。郑吉派人突围,给汉宣帝报信请求派兵支援。
汉宣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大将军赵充国主张趁机攻打匈奴的大本营。而丞相魏相却不同意派大军出战。上书进谏说:“国家出兵作战一般是在五种情况下,结果却是不同的。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在魏相看来,第一种情况解救危难,平暴安良,是为正义,因此称为“义兵”,战必无往而不胜。第二种情况敌人侵犯,迫不得已奋起自卫,也可称作“应兵”,师出有名,必然打胜仗。而后三种情况,忿兵、贪兵、骄兵都是不可取的。因一时气愤铤而走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或是贪恋他人资源财物,强取豪夺,大动干戈,甚至凭借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动不动就给别国发号施令,大施淫威,以战争相威胁,都是不义的,最终必然导致失败的结果。在忿兵、贪兵和骄兵中,尤以骄兵的后果最严重。魏相认为,骄兵“出兵虽胜,犹有后忧”。也就是说,骄兵短时期内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从长远观点看,却是忧患重重,弊大于利。所以,他对汉宣帝讲,骄兵的结局,不仅仅是失败,而可能是灭亡。
说到这儿,魏相把话锋一转,说:“近年来,匈奴没有侵犯我们边境。现在为了车师,就要去攻打匈奴,这是没有道理的。出兵作战要有名义,我不知道这次出兵攻打匈奴有何名义?”
汉宣帝采纳了魏相的意见,决定暂不出兵攻打匈奴,而是派了一支部队,驰援郑吉,把他和他的军队接应回了渠犁,也就是现在的新疆轮台、尉犁之间。
魏相的“五兵”说,其实是阐述了中国古代军事哲学中关于战争正义与非正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影响很大。“骄兵必败”,作为这一思想的载体也以成语的形式在民间流传至今。不过,如今它的运用已走出军事领域,成为人们在表达骄傲的人做事不会成功这层意思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比喻。
斗酒彘肩
- 离婚对女人的打击大 离异女人的正确生活方式[图]
- 阙常用于城池、宫殿、陵墓、祠庙等重要建筑群之前是入口的标志最[图]
- 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隔要薄手[图]
- [寄生草]但得黄鸡嫩白酒熟一任教疏篱墙缺茅庵漏则要窗明炕暖蒲[图]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燿其羽之子于归[图]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解答这些问题[图]
- 小生一日十二时无一刻放下小姐你那里知道呵!【油葫芦】情思昏昏[图]
-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图]
- 民国初年中国的现代科学研究机构开始产生天文学走在前面辛亥革命[图]
- 有个夏州国夏州国附近有一个盖余国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图]